绥江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
| 招商动态 |2012-01-15
近年来,绥江县紧紧抓住电站建设机遇,立足当地资源优势,以市场为导向,以科技为依托,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扶持传统优势农业,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,实现了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三赢。2011年,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456元,同比增幅19%。
特色养殖迅速崛起
近年来,随着外出务工浪潮的掀起,绥江县广大农村打工仔在挣回票子的同时,也换了脑子、找到点子。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鼓励、引导和帮扶下,带领乡亲们办起了野鸡、驼鸟、石蛙、孔雀、山羊、肉牛等各种特色养殖场,实现了从打工仔到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华丽转身。
2010年初,在外打工多年的中城镇华峰村11组村民刘永军,依托家乡山清水秀、植被丰富、气候寒冷等特点,从四川西昌、巴中南江等地先后购进黑山羊、南江黄羊等种羊49只,拉开自己创业致富之路。通过一年多的用心学习和实践摸索,刘永军熟练掌握了饲养管理、育种繁育、疫病诊治等整套养羊技术,养殖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。目前,养殖场共有种羊、仔羊近300只。为帮助村民共同致富,去年8月,刘永军动员当地35户农户成立了绥江县华楠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无偿把羊子送给农户喂养,并在养殖技术、疫病防治、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,农户只需负责放养山羊,不承担任务风险,收益五五分成。
年仅23岁的新滩镇鲢鱼村9组村民杨游军,在杭州某酒店打工期间,了解到驼鸟不但饲养粗放、生长周期短、成活率和繁殖率高,适宜农村养殖,而且浑身都是宝,还可作为观赏动物供游人观赏。他毅然辞去高薪的工作,返乡投资3万多元办起了驼鸟养殖场……
立体种养收入翻番
绥江作为云南省第一移民大县,数万农民赖以生存的大量良田沃土将被淹没。为此,绥江县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大搞林下种植养殖、农作物套种等立体化的模式,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,又翻番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。
几年前,会仪镇会仪村退伍军人李荣富,以每亩万元的价格,承包了会仪村峰顶山500亩茶园。然而,辛苦忙碌一年下来,到销售环节时,收购商告诉他,茶园使用了化肥、农药,茶叶达不到有机茶标准大堆茶叶滞销,入不敷出。面对失败,李荣富并没灰心,而是反复琢磨思考,如何对茶树品质进行彻底改造。一天,李荣富无意中看到一条种养结合的科技信息。他顿时心头一亮,如果在茶园里放养家畜,家畜能吃掉茶园里的杂草和病虫,畜粪又为茶树提供肥料,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笔开支,还能提升茶叶品质,通过综合分析和市场考察,他决定在茶园里放养黑羽乌鸡,从而形成一个生态有“鸡”茶园。2010年,李荣富投资29万元,在茶园新建鸡舍400平方米,饲料加工房150平方米,并从四川宜宾购进黑羽乌鸡3000只,拉开了“鸡茶共生”循环生态种养业。经过一段时期的辛勤努力,茶园茶叶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,饲养的黑羽乌鸡成活率也达到85%以上。面对成功,李荣富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,一方面继续经营好茶园,申请“有机茶”品牌认证,实现茶园的提档升级;一方面走“支部+农户+合作社”的模式,成立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,不断发展壮大养殖规模,积极争取“无公害”认证,将“茶山鸡”品牌打响,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。
板栗乡立足境内地理海拔高、气候寒冷适宜种植魔芋的特点,在辖区内广泛推广玉米套种魔芋技术,农技干部积极进村入户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玉米套种魔芋,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,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套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去年,全乡发展玉米间套种魔芋6000亩,年产值达到800多万元。“去年我家共套种魔芋5亩,光是魔芋收入就有3万多元,比单种玉米收入翻了好几番。”清水村5组魔芋种植大户石月钊高兴地说道。
传统产业涣发生机
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,绥江县还积极引导返乡大学生、种植大户、能人等通过土地流转、承包租赁、入股合伙等方式,走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和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路子,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李子、油桃、藤梨、小花生等传统优势产业。
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的绥江县,种植李子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受昼夜温差大、独特的气候和特殊的水质土壤的影响,这里产出的李子个大、甜脆、皮薄、离核,市场前景十分广阔。2007年初,新滩镇石龙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夏蓝宁抓住这一优势,找准当地农民种植不规范、不成规模等制约因素,以集中土地、培养技术人才、吸引资金、调整结构为突破口,采用“合作社+投资者+农户+公司”经营方法,打造了“绥江半边红”无公害李子品牌。目前,公司已发展李子基地5000多亩,年产值超过千万元,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。夏蓝宁也先后获得“全国优秀共青团员”、“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”、“云南省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”、“云南省创业之星”、“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”等荣誉。
南岸镇团结村产出的小花生以其壳薄,肉嫩,口感好,各类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点,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。为进一步扩大小花生种植规模,把其打造成团结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,南岸镇把扩大团结小花生种植规模写进了党代会报告,在政策、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,并由绥江金龙公司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。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带动下,团结村村民种植小花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据悉,每年全村规模化种植小花生超过500亩,实现年收入70多万元,人均增收230元。